7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后三年信息消费年均增长20%以上。那么如何实现这20%的增长?7月24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介绍了四条保证今后三年信息消费年均增长20%以上的措施,这四条措施是:1、实施宽带中国;2、加快“信息惠民”工程;3、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4、要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
据祝军介绍,在丰富信息产品方面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拓展新兴服务业态,开展物联网等重大应用示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很显然,这涉及了一个比以往PC产业更广的终端产业链,也包括广电将来要发展的智能终端。广播电视信息本来就是传统的信息消费内容,自从广电实施数字化改造以来,广播电视信息从免费到收费,开始具备市场化的属性。但是,作为广播电视信息重要传播渠道的广电有线网络,仍属于被高度管制的行业,竞争力较弱,广电网络在固有僵化的体制下,开始感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压力,市场化改革几乎是其唯一的出路。
供求平衡是市场化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拥有超过2亿的有线电视用户,历经十多年才完成1.5亿用户的数字化,80%的用户还在使用已经很落后的标清电视机顶盒,老百姓即使买了再高级的电视,仍需要配备一台很不人性化的机顶盒。在各种管制下的广电终端产业创新乏力,也正在被边缘化,更不能用正常的市场化规律对该产业进行阐释。站在市场化的角度,广电的各种发展限制实际上压制了用户的市场需求,同时,垄断保护下的广电机顶盒产业也不能提供有效的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没有更高层次的电视信息需求,各种很受欢迎的智能网络机顶盒开始快速兴起,包括英特尔、谷歌、苹果,以及国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智能机顶盒,各大电视机厂家更是不余遗力地发展智能电视,这些就足以说明智能电视终端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只是政策的管制让智能机顶盒处于灰色地带,不能大张旗鼓地推广,加上技术标准的不统一,让智能电视产业难以产生有利于广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站在更高层次的供求关系上,广电分散封闭的终端产业导致技术落后,既不能引领,也不能为市场提供有效需求。国务院有关2013年内将三网融合向全国推进的政策实际上是放松广电终端产业管制的前奏,一旦管制放松,巨大的智能电视终端市场需求就会被释放出来,这就是各大IT巨头均将目光聚焦于电视这块最后没有被开垦的屏幕上的主要原因。
网络电视功能成为很多智能机顶盒的必备功能,广电对网络机顶盒的管控源于对广电信息安全的担忧。然而,随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开展网络电视需要巨额的版权投入,只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才有能力开展此项业务,这些公司如果发动不合法的视频信息,触碰政策红线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所以互联网视频业务的信息安全是可信的。因此,信息安全对互联网电视的管控政策显然是过时的,但并不排除对管理层担心网络电视的发展会对有线电视网络形成冲击,从一些广电网络用户开始流失上看,这个担忧不无道理。然而,各个广电网络自立标准独立运营,垄断机顶盒供应,缺少规模化导致广电机顶盒创新乏力,再加上内容供应匮乏,广电机顶盒实际上是对市场提供的无效需求,对比各种智能盒子的良好体验,用户对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的广电机顶盒购买意愿不断下降,正在加速广电用户的流失。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凡是管制较弱的行业都能够高速发展,比如家电、汽车等行业。即使管制较少的电信产业,也让相应的市场机制失灵,中国人均收入远低于美国,但通讯上网费用却高于美国,管制更多的广电产业更是离市场化发展相去甚远。
十八大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意在放松管制,改善供给。如果放松对广电局部利益进行保护的管制,促进广电智能终端的市场化发展,释放适应用户需求的产能,满足用户对视频信息内容的消费需求。由于长期的产业隔离和分业监管,导致广电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技术长期缺少融合,给对应的融合技术留下了巨大的创新空间。中国产业界已经有所行动,比如泰信电子推出的数字电视操作系统DTVOS,可以将广电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还消除了传统广电终端技术的封闭性,便于广电机顶盒终端市场化发展,促使广电数字电视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帮助广电融入信息消费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泰信的这项创新技术不但可以应用于智能机顶盒,也可以直接应用于智能电视机,可以让老百姓看电视不再需要机顶盒。目前,泰信的这项创新技术已经在创维、海尔、TCL电视上采用,为我国电视产业的升级增添新的亮点。
欢迎转载!